0°

《春江花月夜》全诗多少字

  自古以来,物极必反,对诗的评价也一样,当一首诗被太多人吹捧,就会有人跳出来反对。《春江花月夜》被网络上许多人吹捧为“孤篇圧全唐”,于是便有站出来说它被高估了,甚至有人认为《春江花月夜》就算不上是一篇优秀的诗作。

  “孤篇压全唐”的说法,显然是标题党所为,因为没有任何一件文学艺术作品,是以压倒别的文学艺术作品来获取自己的艺术地位。而那些认为《春江花月夜》不算优秀诗作的人,要么是没有仔细品味过它的美,要么就是故作惊人之语,博人眼球。

  我认为,《春江花月夜》在诗中的美学高度,相当于《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美学高度。不过,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没有其它小说能达到《红楼梦》的美学高度,而在诗中,前有《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后有李白杜甫李商隐的顶尖作品,都能跟《春江花月夜》一样达到诗的至美境界。

  当然,这都是一己之见,最重要的还是一起来一个字一个字都读《春江花月夜》,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美的享受。我个人学识有限,以下内容,是我在整理前贤的相关文章的基础上,融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先说张若虚其人,关于张若虚的记载很少,仅知他是扬州人,曾当过兖州兵曹这样的小官,神龙(武周皇帝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705年正月—707年九月)年间,张若虚与贺知章、邢巨、包融这几个吴越之士,名扬上京,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另一首为《代答闺梦还》,平常无奇。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辞曲”中的“吴声歌曲”。最早以此题写诗的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但其诗作已佚,在张若虚以前,还有三个人留下过《春江花月夜》诗,分别是隋朝的隋炀帝和诸葛颖,以及初唐的张子容,但他们写的都是五言四句或五言六句的短篇,而张若虚写的是七言长篇。

  张若虚虽在当时有些名气,但没有留下诗文集子,在唐人选唐诗的选本中,也没有选他的诗,《春江花月夜》一诗,是被选入宋郭茂倩(1041年-1099年)编的《乐府诗集》,才得流传下来。

  二、《春江花月夜》细读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共十八联三十六句二百五十二字,从押韵的情况来看,这首诗每四句押一个韵,全诗就像由九个独立的七言绝句串联起来的,但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从内容上来看,此诗可分为五大段。

  第一段为第一句到第八句,总写明月之夜,春江潮涨,以及春夜花林的美景,营造出了如梦似幻的美好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水自上而下,潮水自下而止,两相鼓荡,便连成一片。一个“平”字,表面上平淡无奇,却写出了浩渺无边的景象,有千钧之力。浩渺的江海上,一轮明月与潮水一同升起。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本就是海水受到月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当然诗歌不是科学论文。明月与潮水共同向上升起,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用”生“而不用”升”,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一种生气,能引起人精神情感上的生发之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yàn)滟:月光随水波荡漾的样子。明月升空,月光撒向大地,因为水面反射的月光更多,所以江上的月光更加明亮,更能吸引人的目光,水波流动,造成了种月光随水波流动的视觉幻象,于是月光与江水,将诗人的目光带向遥远的地方,于是诗人发问,哪里的春江,没有明月照射呢?

  王世海说:“何处”是问,问便涉及到所问的主体。主体者何? 不是春江,也不是明月,而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个主体“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感角色,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主体意识的人,是他主动来问春江花月夜。但是,无论春江还是月夜,是没有意识的,是不会回答“人”的问题的,所以,人之所问,问的不是诸物,而是自己,是自己在这些诸物中到底在做么,又在追求和实现什么,从而引发出的是“人”对自我存在状态和价值的思索和探究。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宛转:曲折。芳甸(diàn):开满花草的郊野。甸,郊外之地。霰(xiàn):小雪粒。

  这两句点出“花”字,江水绕着开满春花的郊野流转,明月照在花林之上,散射出粼粼光彩。一般认为,霰在这里的意思,是指花反射的月光就像小雪粒反射的光,我认为霰是在传达月光的颗粒感,光线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雾气中),会让人看到很多微小的颗粒。花在如霰的月光中,就有了一种朦胧的感觉。

  花的出现,给春江月夜,带来了温暖艳丽。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上句以霜喻月,即写月白如霜,又含着月光带来的微寒之意。莫砺锋说:“妙在诗人并不说月光如霜,而是直说‘空里流霜’,从而把诗人在月光中久久站立的感觉真切地传递给读者,读之浑如身临其境。”因为是春天,所以只是微寒,所以不觉其飞。

  下句写远处沙洲上的白沙,与月光浑成一片,看不分明。

  《删补唐诗选笺释会通评林》中,周启陞(shēng)说:“空里、汀上二语,状月光极静幻。”

  第二段从第八句到第十六句,写空中明月引发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纤尘:微细的灰尘。皎皎:洁白。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江天”二字,总揽前八句所写景物,月夜之中,是看不见颜色的,只有明暗,于是天地之间,也就只月光一色了,于是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事物,而对明月的注视,则将人引向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徐增《而庵说唐诗》:“江畔那一个人最初见月,江月又那一年初来照人,见人自人,月自月,初无交涉。自因月之有照,人之有见,遂弄出无限风光,无限烦恼来. 直无可奈何之事也。”

  谁人第一次看见明月?自有人类,抬头便能看到明月,诗人问的显然不是这个,而是在问,第一次看到月亮的人,他为什么要看月亮?他看到月亮时内心在想什么?是不是也与诗人看到月亮时的感觉一样?只有当月亮对人类产生了影响,人类开始真正思考月亮,人类才是真正第一次看见了月亮。

  这一问将我们的视野、思绪由眼前景引回到了“见月”的最初时刻,引回到了人类自我觉知、觉醒的那个原点。如此一来,眼前景象与历史时空中的原点便得到一次最直接的汇合、沟通,而人的所思、所感、所望也在这种共在时空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铺展、生发、会通。

  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照耀人类呢?这一问将问题推向更深广的客观宇宙,因为不管人思不思考月亮,月亮始终高照于空,这一问相当于问,人类诞生于何时?明月诞生于何时?甚至宇宙诞生于何时?

  第一问问人生,第二问问宇宙。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穷已:穷尽。

  但是,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只见人类代代相继无穷无尽,而天上的明月,却年年都是一个样子。人无穷尽,月不改变,那么总有人见月,总有人思月,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也会永远地持续下去。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但见,只见。

  诗人又问,不江上的明月,是等待什么人呢?江月无情,岂会待人?他实际是在问,这年年相似的明月,它的目的是什么?而人生的目的又是什么?宇宙的目的又是什么?

  同样,这些问题也没有答案,诗人只看到长江的江水不断流逝,江水流逝,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以来,但暗含着时光流逝的意思。

  人生种种问题都没有答案,但时光却毫不停息地逝去了。

  闻一多说:“更迵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虽然诗人没有得到问题的答案,但对问题的思考让他的内心更广博深厚。

  第三段是一个转折,从第十七句到第二十句。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不过,枫树春天尚青,有青枫的浦口都可称青枫浦,浦是指水边。这一词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从这里开始,诗人从对宇宙人生的追问,转入对世俗感情的描写。但两者并不是割裂的,前面的宇宙人生的思索,使得人间情感变得更加纯粹,是“被宇宙意思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闻一多)”。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诗人看到江上的小船,便联想那小船上的,是谁家的游子,他内心思念的人,以在明月照耀下的那一座楼房?

  《删补唐诗选笺释会通评林》中,蒋一葵曰: 绮回曲折,转入闺思,言愈委宛轻妙,极得趣者。

  第四段为第二十一句到第二十八字,写明月高楼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徘徊,形容月光移动。曹植有诗云:“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想那高楼之上,明月移照在思妇的妆镜台上。女为悦己者容,而良人远游,月光照亮梳妆台,让无心梳妆的思妇涌起思念之情。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这里指思妇闺房。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月光引人相思,令思妇心恼,她想卷起珠帘,将月光一同卷起,她不停拂拭捣衣砧,想拂去砧石上的月光,可是月光卷之不去,拂之还来。

  “卷”、“拂”两个动作,写出了思妇想驱赶走内心的相思,但相思却反而越来越强烈。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相望,共同望着月光。不相闻,不能通音信。月华,即月光。

  此时此刻,浪子与思妇都共同望着月光,但却不能互通音信,只希望能追随月光,照在心上人的身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鱼龙:古有鱼雁传书的传说。光不度:无法飞越月光。

  鸿雁在月光下长久飞翔,却飞不出月光,鱼龙在水下潜游,水面形成波纹。这两句实际是转场,通过鸿雁和鱼龙的两个画面将视角从相像中的明月高楼转到诗人自己身上来。而这两个场景,又暗含着思妇想寄送书信来传达自己的思念的意思。

  第五段为第二十九句到第三十六句,写诗人思归的心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昨天夜里,我梦到了家乡的潭水上,漂着无数落花,醒来才想到,今年的春天又过了一半,而我还在天涯漂泊,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如今,这春天将随江水流尽,今夜的江月,又已经西斜,时光过得是如些迅急。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碣(jié)石潇湘: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无限路:极言游人离家之远。

  西斜的月,渐渐下沉,最后藏进海雾之中,我想起了那如碣石与潇湘般遥远的无限路途。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