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篇文章的篇幅,将近1500字的内容,聊了下自己对“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多么?一点不多,甚至我有感觉,自己的理解还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上。
也是借着这个经历,验证了西风曾说过的一个观点: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确实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近乎无限的接受到各种信息。但是,大部分人,真的没有能力去分析自己收到的这些信息。
用大白话翻译,就是说别看我们每天接收大量信息,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消化吸收。
更直白的例子就是,小时候课堂上,同样时间的学习,有人对老师的话是入了耳,进了脑,最后体现到了成绩上。有人却只是陪伴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到了社会这个大课堂上,老师的存在,有了更多角色和形式。
身边人可以是老师,网上文章可以是老师,日常生活的细节,同样也可以成为老师。
用古人那句话讲,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但即便有这么多老师,自己真正能吸收到的有多少?
多数时候还谈不上视而不见,而是根本看不见,没有看见的能力。
就拿自己来说,很明显的一个状况就是,遇到内容较长的文字,就没有看下去的耐心;更不用说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觉得阅读起来费劲的文章。
反观那些自己比较认可的博主们,他们的学习方式,普遍都喜欢直接去啃专业论文,甚至去翻阅外文的一手论文资料。
两相对比,对方接受的是一手信息,咱了解到的,都不知过了几手,掺了多少水分的资料,结果能一样么?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查阅专业文献学习的能力和条件。
只是借着这句话,提醒自己,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不光是要听懂别人话的表面含义,更要能听懂,对方没有说出来的话内容。
中国人讲话,不仅要明白对方说了什么,更要明白,对方没说出来的是什么。
往往很多时候,人家没有说出来的,才是表达的真正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