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愿意做任何事情就是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
一开始的感触,也只是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觉的很多问题分析不透彻,事情执行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思考清楚,想的不够多,不够深入。
后来也跟朋友们交谈,也常在网上看各种评论,有了一种不知是否准备的感觉:
随着现在网络的越来越便捷,某种程度上,反而会使自己变的更笨。
什么不知道,直接上网搜,找视频,查资料,看文章,读观点…
看似懂了很多,知道的东西也挺丰富的,但这些随随便便得来的东西,真的是自己的么?
如同非常喜欢西风文章,他提到了林冲这个人物,没有勇气的性格底色,在自身的经历,周围人对他的态度, 以及作者最后为他安排的结局的用意,刷新了自己对林冲的认识。
但其他人呢?吴用呢?武松呢?宋江呢?这些人物的性格底色又是什么?作者又分别安排了哪些隐藏的线索,去描摹凸显这些性格特色?
想到教员说《水浒》是一部投降主义的书,为什么他有这个观点?单纯从梁山108好汉的结局做推论,显然是孩子的判断。
这些思考也仅仅是今天为了水文章而临时去思考的。
但不得不承认,自己现在每天用在思考上的时间,少之甚少。
回到王兴刚开始的那句话“多数人愿意做任何事情就是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
一开始我只放到了逃避,但现在自己更关注的是“真正的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思考?换言之,什么样的思考才有效?
这个目前没有找到答案,但想明白了一件事:不要轻易的把问题抛给别人。
最常见的就是一个问题,需要五分钟,甚至十分钟去解释回答,但对方却只用了一句话来提问。
以前喜欢这样问,还可以说是年少不经事,现在还这么做,那就真是孩子一个了。
不要随便把问题抛给别人的根源,是自己意识到,很多时候,甚至自己身上遇到的所有问题
唯一能对这些问题负责的只有自己,问题的唯一解,也只在自己身上
所谓真正的思考,那便是对解决问题方案的思考,对问题本身的思考。
而这个问题,便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