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判断问题需要两面性?

  有个事情最近一直想写,但有些犹豫,一是具体细节自己没搞清楚;二来多少有些涉及敏感话题。

  今天又做了一些了解,尽可能写的明白点,少点情绪,多些现实。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在老家群里发了条视频,一位大爷在对着镜头讲述,自己媳妇癌症晚期奄奄一息,然后医生开了方子,说只有这药能治。但医院没有,大爷只能去药房买,两个药,价格分别是16000/盒,19800元/支。

  现场还签了合同,口服药3个疗程十万块钱左右,对方说供应15个月;针剂同样3个疗程,供应一年。

  最后结果是病人治疗2次后去世了,大爷去找药店和医院,双方都踢皮球,说辞都是签了合同之类的云云。

  为什么判断问题需要两面性?这里先不表达情绪,解决不了啥问题,先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讲一下:

  1、大爷的说辞只是一家之言,目前没有听到药店和院方的说明,暂且以大爷说的为事实。

  2、什么药价格这么贵?

  两个药都是癌症治疗的靶向药,自己专门查了其中收费19800的这支(卡瑞利珠单抗),市面上的确是这个价格。但,去年12月28号,这款药已经被纳入医保,价格从19800元/支,降到2928元/支,降幅高达85%。

  3、为什么药都进了医保了,医院却没有?

  目前不少地方的确存在这种情况,医保目录的药医院没有,只能自费去药房购买。这中间原因有三:

  a、一些医保药想要进入医院,需要医生承担风险的主动审批;

  b、医保药不会为医院创收,反而药品的相关存储,管理要消耗不少医疗资源;

  c、医院的医保药占比是固定的,做不到无限供应。

  4、这样的结果,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该怎么处理?

  万一真不幸遇到此类情况,建议最好多听几位医生的意见。

  这不年前也在医院待了将近半年么,就发现医生在治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都是根据概率去用药。造成这种病分别有哪几种病毒,然后一个个根据概率大小去排除。

  这其中医生的经验就很重要,实在没辙的时候,就套用传统的保守方案来治疗。也会有建议,选一些进口药,但价格往往最少都是4位数起,还只是单支的用量。

  这里就很建议,多听一下其它医生的意见。倒不是质疑医生,只是医生和律师这种行业,虽然自带权威,但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多听几家,是为了相互作证,而且有时候同样科室的医生,对同一种病情,给出的判断各不相同。

  如果觉的跑到其它医院比较麻烦,可以用“好大夫”“丁香园”这两款app,找擅长方向相同的医生咨询一下,虽然多花了几百块钱的咨询费,但跟动辄几千几万的药费相比,这些都是毛毛雨。

  最后再说点题外话:

  住院一般没好事, 但如果万一不幸真住了,那就积极去面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好的心态比啥药都重要。

  万一需要去异地就诊,一定要提前跟医院还有当地社保局沟通好,关于异地就诊,社保报销之类的流程,条件,万万马虎不得。

  好多人在外地打工, 大城市的社保或许不在意,但老家的新农合一定不能断交,别小看这280,关键时刻,省下的都是大几万的钞票。

  当然,不管啥情况,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安无事。

  身体好,才是一切的根本。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