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情很烦躁怎么办(心情不爽想发泄的句子)

  人的意识大抵如猫抓老鼠一般。

  开始时东奔西颠、四处搜寻,待发现目标便潜伏在旁,伺机而动。

  我们平日无所事事时,心中散漫,闲杂念头在脑海中随意飘荡。

  猛然间想起一事,或注意到一物,顿时心念便收紧,集中于一处了。

  这种状态,佛家讲叫“寻伺”。

  不过,心念的集中并非在一点,而是一个圆圈。

  圆圈内是我们当下专注的事物,而圆圈外的一部分区域,用西方心理学的理论讲,叫潜意识。

  这个圆圈即是意识与潜意识的边界。

  不过这个边界也不是固定的,它可大可小、可以移动,也可以变得模糊或消失。

  当我们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我们便等于将这个圆圈收紧,将大部分事物排除在圈外。

  此时外界的大部分事物我们都是注意不到的。

  就比如王羲之练字太过于专注,误把墨汁当蒜泥;牛顿也曾专注于物理实验,而把手表当成鸡蛋给煮了。

  而当我们心情放松下来,没什么要紧事的时候,橡皮圈便等于松开了,我们也就能够关注到更多的事情了。

  当我们注意力转移的时候,这个圆圈就等于随之移动,原本圈内的东西便跑到了圈外,之前圈外的东西可能就跑进了圈内。

  当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时,或是昏昏欲睡、萎靡不振的时候,这个圈便渐渐淡化,意识与潜意识的界限变得模糊。

  此刻,我们懵懵懂懂、似知非知,也分不清模糊的意识是真实还是虚幻了。

  而当我们睡着的时候,意识圈便全然消失,一切梦境觉知便全然都是潜意识了。

  不得不说,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内心真的很累。

  因为生活元素太过于丰富,我们时刻都在收紧我们的意识圈。

总觉得烦躁、焦虑?告诉你如何拥有当下最健康的心态

  如此久而久之,我们的内心也就好比用眼过度会得近视一样,出现心态僵化了。

  且不说时代的复杂性为我们构建起了复杂的利益网络,我们时刻都要动心思去处理工作、人际、生活上种种的关系。

  光一个手机就足够累坏我们的心。

  如今,大街小巷、公交地铁、公司家中,无处不是刷手机的身影。

  几十秒一个的短视频、几分钟一条的碎片化信息一刷就是几个小时。

  这个过程看似放松,实则却是意识圈时刻保持收紧和转移的过程。

  而且我们在专注于手机享受的时候并不是忘记了现实中的问题,我们只是暂时将其强行排除在圈外。

  当我们放下手机,精神刚要放松下来,这些现实世界的闲思杂虑必定向意识圈内来一波猛烈反扑,我们的精神还是休息不了。

  这就是刷完短视频之后内心莫名烦躁和空虚的由来。

  所以,当下那些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太累了,失去了调节松紧的能力,“近视”了。

  对此,很多人选择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去缓解内心的不安。

  但不要忘记,分散注意力的本质,不过是移动意识圈使繁杂思绪暂时出圈的权宜手段,待意识回归依然不免遭受思绪的反扑。

  所以,这治标不治本。

总觉得烦躁、焦虑?告诉你如何拥有当下最健康的心态

  当下的我们,想要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势必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心态,让意识圈回归可紧可松的灵活状态。

  佛家有个概念叫“常惺惺”,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心理状态。

  所谓“常惺惺”,不是时刻关注着内心,也不是让内心始终空无一物。

  而是时刻保持松懈,不紧张,不刻意,大门敞开任由意识随意飘过,八面玲珑,四面透风。

  外界的意识升起,不迎不拒,里面的意识要走,也任由其离开。

  随时随地,活泼灵动,生机盎然,内外交融,不分彼此,温暖随和。

  譬如潺潺溪流,终日流淌,你挡它,它便绕开,你挖坑,它便先行填满,再继续流动,无阻无滞,无争无为。

  达此境界之人,便如庄子所言“至人无梦”,甚至没有梦可以做。

  因为平日心境内外和谐统一,没有任何牵扯羁绊,没有任何潜伏在潜意识中的不安。

  当下的我们,虽未必能立刻达此境界。

  但平日里便要时刻下些功夫,对内不再高筑心墙,对外不再心随物动。

  心念起落便随它起落,莫再起一念去把心念当个事看。

  如此久而久之便自有宁静淡然之道境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