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对医学界的雅称(医圣原名叫什么?别称叫什么?)

1、医圣原名叫什么?别称叫什么?

一、医圣原名张仲景。别称:张机、张长沙。

二、人物简介: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古代对医学界的雅称(医圣原名叫什么?别称叫什么?)

2、杏林的别称是什么

杏林就是医学界的别称啊,它的别称也就是医学界的别称,比如岐黄、青囊、悬壶

3、医学界的别称

“杏林”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兆页)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4、在中国古代“杏林”是对什么职业的称呼?

在古代,杏林是传统医学的称谓。根据晋代葛洪所写的神仙注记载,在三国时期,有一名著名的医生叫做董奉,他与当时的张仲景,华陀被称作建安三神医。董奉少年就学医术,并且信奉道教,晚年时到庐山下隐居避世。一边隐居修道,一边为当地的老百姓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不收取费用,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当治好重大疾病时,患者需要在山坡上种五棵杏树,当治好轻病的患者时,需要在山上种一棵杏树。

董奉治疗了成千上万的病人,他的医术十分高超,医德非常高尚,治病送不收取任何费用,所以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治愈的患者种植的树木也越来越多,大约十余年后,庐山一带已经多达十万株杏树,杏树成林,郁郁葱葱,成为一片树林。后来就以杏林来称赞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医生。中国古代许多历史文学名家也在庐山留下了许多赞奉董奉行医救人医德高尚的作品。后代也有许多行医者,像董奉一样治病救人,而不收取钱财。

杏林就成了古代对医生界的一个爱称杏树,不只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在道教文化里,更有驱邪的说法。杏树无论是枝叶还有果实都十分重要。杏树在开花的季节,可以供人观赏,具有很高的观赏作用,结出的果实也可以让人食用,杏木也可以制作家具。杏子是非常常见的水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性,可以做成果脯果酱等,杏仁也可以用来榨油或者制成食品,也有一定的药用有止咳润肠的功效,杏木可以作为饲料质地坚硬,可以做成家具,枝条可以做燃料。在古代,杏林是对具有高尚品格医生的美称。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